聯泰科技 | 2025-05-12 |
圖1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園建設項目-1#圖書館
建筑類型:學校建筑
申報項目:近零能耗建筑
標識類型:設計評價
建設單位: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代建單位:湖州交通集團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咨詢單位:浙江聯泰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概況:
作為最重要的校園標志性建筑,圖書館把校園的“雅正文化”發揮到極致。崇德廣場,莊重的儀式感,作為全校集會的場所,體現的是“正”而在鏡湖一側,圖書館則融合景觀具有詩情畫意,是“雅”圖書館通過首層架空的體量串聯起室外廣場和鏡湖的人流,主題閱覽位于崇德廣場正中的體量,通過通高的中庭空間提供內部閱讀充足的觀景視野。圖書館東翼結合山地特色,是自習室和輔助辦公等功能區域。行政樓位于圖書館西側,順應地勢起伏創造了層層跌落的建筑造型,建筑造型簡潔通透,突出了圖書館主角的同時創造了多樣的灰空間,與周邊景觀和山地完美融合。1#圖書館地上建筑面積25108.4㎡,采用雙混凝土核心筒+雙層鋼桁架結構體系,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鋼框架抗震等級為二級;其余建筑采用框架結構。
主要技術措施:
1.可持續發展的建設場地
(1)選址
項目地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西側,場地北鄰丁家村,東接湖州學院,西連電子科大研究生院規劃地,南靠妙峰山。現狀主要為空地。場地建設條件較好。
(2)土地利用
場地區域構造穩定,不存在影響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活動構造、水動力條件等因素,土層分布尚穩定,總體變化不大,土層分布較穩定,除上部有填土和下部有高嶺土土分布外,暫無其它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穩定性良好,適宜本工程建設。
2.節能與能源利用
(1)建筑與圍護結構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在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屋面平均傳熱系數0.24W/(㎡·K)。外墻保溫材料平均傳熱系數0.38W/(㎡·K)。外窗平均傳熱系數1.80W/(m·K),透明幕墻和天窗平均傳熱系數1.80W/(m·K)。
(2)供暖、通風與空調
1# 圖書館工設置三類冷熱源系統:1)集中空調系統,作為圖書館主要的冷熱源系統,采用一級能效變頻風冷熱泵機組,室外安裝;2)恒溫恒濕空調機組,應用于檔案書庫房間,性能系數一級能效水平;3)多聯機空調系統,應用于機房和數字化用房,其性能系數達到一級能效水平。
空調水系統采用采用變頻水泵,空調冷、熱水循環泵均分別設置。
(3)照明與電氣
本項目照明和照度標準按現行國家和地方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0189-2015執行,照明功率密度值按規范的目標值設計。照明設計主要采用LED光源。在智能控制方面采用以下措施:燈具按建筑使用條件和天然采光狀況分區、分組布置;建筑內部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區、分組、集中、分散、手動、自動等控制的設計;機房等處的照明采用就地設置照明開關控制;走道場所的照明根據要求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樓梯間采用延時自熄開關或采用帶人體紅外感應自動開關控制。
(4)氣密性及斷熱橋措施
建筑設計時已充分考慮削弱熱橋和加強建筑整體氣密性的的技術措施:外窗氣密性等級8級,外門、分隔空調空調和非空調空間的戶門氣密性等級為6級。幕墻氣密性等級4級。
3.可再生能源利用
圖書館屋面共布置光伏組件2563.56㎡,組件數量為943塊,總裝機容量551.655KWp。組件系統采用BIPV組件,在提高美觀性、安全性和壽命的同時對屋面起到遮陽的作用。為方便檢修、清洗、運維,貫穿光伏組件的南向和北向分別設置了400mm寬度、與光伏組件同標高、同坡度的鍍鎂鋁鋅板材檢修運維通道。
4.室內環境質量
(1)室內聲環境
幕墻采用隔熱金屬型材多腔密封(40mm隔熱條)(8mm超白+1.9PVB+8mm超白三銀(Low-E)+19Ar+12mm超白鋼化玻璃)。具有良好的隔聲效果,可保證室內有較好的隔音 效果,降低室外噪音對室內的影響。空調外機位于屋面外機平臺,底部房間為樓梯間,因此對空能空間的室內背景噪聲影響較小。同時,空調設備采用隔聲、減振、隔振的設施減少設備運行時對環境背景噪聲的影響。經計算,所有功能房間均達到室內背景噪聲的高標準要求。
(2)室內熱濕環境
室內熱濕環境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2012 的規定:夏季室內溫度≤26℃,相對濕度小于等于≤60%,冬季室內溫度≥20℃,相對濕度≥30%。
(3)室內新風量設置
新風量的設置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2012 的規定:辦公區域、閱覽室、接待室最小新風量≥30m3/(h?人),教室25m3/(h?人)。所有辦公區域新風采用全熱交換器,備全熱回收效率60%。
(4)室內空氣品質
新風熱回收系統設置空氣凈化裝置,空氣凈化裝置對大于或等于0.5um細顆粒物的一次通過計數效率范圍為60%~80%。空氣處理機組過濾段由G4+F7二級過濾器組成,對大于或等于0.5um細顆粒物的一次通過計數效率范圍為80~90%。全熱型全熱交換效率≥70%。
5.能效指標
本項目建筑綜合節能率為78.66%,建筑本體節能率(不包含可再生能源)為25.89%,可再生能源利用率77.05%,滿足《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 51350-2019中的超低能耗建筑能效指標要求。
附:超低能耗建筑設計標識證書